仆仆夫驾车者痡(pū)病“痡”、“瘏”习惯上分别用于人和牲畜
仆:仆夫,驾车者。痡(pū):病。“痡”、“瘏”习惯上分别用于人和牲畜,都是指因疲劳而致病。
云:语助词。何:多么。吁(xū):借作“”,忧愁,难过。
【品评】 这是一个贵族妇女在采摘卷耳时悬想行役在外的丈夫的诗。《易林·乾之革》说:“玄黄虺隤,行者劳罢。役夫憔悴,逾时不归。”将本篇主题概括为表现役者劳苦而逾时不归。清代何琇《樵香小记》说:“此必大夫行役,其室家念之之词。”清末牟庭《诗切》说:“思妇吟也。”于诗旨和作者的推断,均合于诗本文。在外行役者为贵族或大夫,这由其有马、仆夫,又用金罍、兕觥之类饮具可知。
关于此诗诗意,《诗序》提出什么“后妃之志”,“辅佐君子求贤审官”之说,郑玄以来不能去其束缚,欧阳修《诗本义》说:“妇人无外事,求贤审官,非后妃责”。虽驳《诗序》之说,而又以为是“后妃讽君子爱惜人才”。牛运震《诗志》解此诗:“‘我怀人’,隐约其词,不能质言。妙。闺思妙旨。唐人诗‘提笼忘采桑,昨夜梦渔阳’,似从此化出。一篇寥冷无聊之况,中有一段说不出的光景,而意思含蓄缠绵无尽。”真善于体会诗情者。但又说:“一篇七‘我’字皆后妃自我也。”煞尽风景。由此二例可见要摆脱旧说的影响,很不容易。方玉润《诗经原始》对诸家异说有所辩驳,此不具论。他以为《诗序》之说只因为《左传·襄公十五年》引此诗,并说“能官人也”,因而附会之,而《左传》引诗多断章取义,实难以由之探求诗本义。至清初何琇始得其确解,崔述、牟庭、方玉润加以申说。崔述《读风偶识》说:“窃谓此六‘我’字,仍当指行人而言,但非我其臣,乃我其夫耳。”方玉润说:“故愚谓此诗当是妇人念夫行役而悯其劳苦之作。”其于第一章眉批道:“因采卷耳而动怀入念,故未盈筐而‘置彼周行’,已有一往深情之概。”后三章眉批:“下三章皆从对面著笔,历想其劳苦之状,强自宽而愈不能宽。末乃极意摹写,有急管繁弦之意。后世杜甫‘今夜鄜州月’一首,脱胎于此。”其评后三章“从对面着笔”,五字可谓一语破的。本诗构思之奇,在于借“卷耳”之音,写眷念之情,后三章所写全是思妇立于大路上盼望所想;对丈夫的思念、关心、怜爱,皆从对丈夫景况的想象中表现出来。
《王风·君子于役》写思夫,说道“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分明是当日落之时远望山间小路,盼望丈夫回来。此诗所写则在大路之上,前者为农夫,此为贵族妇女,背景也自不同。但都出之天籁,所以从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给我们提供认识、解读的信息。
朱熹《诗序辨说》说本诗“首尾冲决,不相承应,亦非文字之体”。当代学者也颇有以本诗第一章同后面三章本为两诗被误拼之说。我以为即使这样,也是在相关作品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作品被连接在一起,总有一个原因。本诗第一章末句说“置彼周行”,第二章开头说“陟彼崔嵬”,“置彼”与“陟彼”意义不同,其中第一字的字形也不同,但发音一样,因而在歌中以民歌“句首顶真”之结构方法被连在一起。但将它们连在一起而能流传开,则说明从构思上可以成立,不然,便会被纠正过来,或被采诗者、整理者加以调整。所以,它们的连接事实上就反映出了这首诗形成中的一种创造性艺术思维。民歌流传中错接的情况,我从错接的条件方面分为“有因错接”和“无因错接”。如果说《卷耳》一诗确是由本不相干的两首诗拼接而成,也是“有因错接”,就是说,是有一定条件的。而从艺术效果方面,我又分为“合理错接”与“不合理错接”,前者同民歌流传中自然地发展、完善有关,是民歌在流传中不断提高其艺术水平的方式之一,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应属正常;后者则应看作是一种错误。《卷耳》一诗即使是由两首诗所拼接,也是属于前者。因此,我以为在今日论此诗之艺术,可以不管原本是否为两首诗拼接形成。此为前人所未道及,但关系到整个民歌中有关问题的讨论,《诗经·国风》其他诗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故赘述之。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夭夭:欣欣向荣的样子。三家《诗》作“枖枖”,又作“”。《说文》:“枖,木少盛貌。从木,夭声。《诗》曰:‘桃之枖枖。’”又《说文系传》:“,巧也,《诗》曰:‘桃之’。女子笑貌。从女,芺声。”“枖”、“”、“笑”皆从“夭”得声,义有相通处。诗本文应以“枖”为正字,树花盛开,欣欣向荣的样子。“夭”、“”皆假借字。
灼灼:“焯”的假借字,花色鲜艳的样子。《说文》:“焯,明也。”华:“花”的本字。此句形容女子之美,光彩照人。
之:是,此。之子:这个姑娘。于归:出嫁。上古称女子出嫁为“归”。“于”与《诗经》为一种意义宽泛的动词,其确切意义决定于后面所带动词或名词,如“于貉”即猎貉,“于邑”即筑邑,“于耜”即修理耜等。用到动词之前如“于役”、“于飞”、“于狩”、“于田”、“于征”、“于钓”、“于迈”,则成为语助词,与“曰”、“聿”通,等于动词的词头。
宜:善。室家:指家庭、婆家。《孟子·滕文公》:“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笼统言之则为“室家”。下文“家室”倒文以叶韵。
有:名词、形容词前的语助词,或称为词头,如“有夏”、“有齐季女”、“摽有梅”、“忧心有忡”等。贲(fén):颜色相杂的样子。《说文》:“贲,饰也。从贝,卉声。”上古之人贯贝系于颈,以为装饰。所以“贲”有纹饰的意思。“蕡”从“贲”得声,义相通。实:果实。此句暗喻女子至夫家将多生子。
- 何为数据仓库工程师?其就业前景如何?[图]
- 加班工资应该怎么计算?[图]
- 考务是什么意思[图]
- 「求职故事」谈谈面试中遇到的那些奇葩HR[图]
- 职场上的饭局,哪些不该去?[图]
- 牧师是干什么的[图]
- 找到真正的前十份工作,不要被高薪蒙蔽[图]
- 关于很累很累的朋友圈说说_感觉自己太累了朋友圈文案[图]
- 锁阳煮膏可以给补肾男性朋友试试[图]
- 小心胎教听坏胎儿耳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