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劝勉,鼓励。
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
古时不用爵位和俸禄来赏赐,不用刀子和锯子执行刑罚。赏赐只用爵位和俸禄,那么赏赐的作用便只局限在能够得到爵位和俸禄的那些功劳的范围内,而不能推行到尚未达到赐予爵位和俸禄的范围。刑罚只用刀子和锯子,这是刑罚的威力只能局限在刀锯之刑所及的方面,却不能威慑那些不至于受刀锯之刑的恶行。先王知道天下的善行不可能一一赏赐,爵位和俸禄也不足以用来劝勉所有人行善,又知道天下的恶行不可能一一施罚,而且刀锯之刑也不足以制裁惩罚他们。所以对赏罚有怀疑时,就完全以仁慈为宗旨去处置,以君子长者的忠厚德行来对待天下百姓,使天下万民相互仿效君子长者的忠厚之道,所以说这是忠厚到了极点。
《诗》曰:“君子如祉75,乱庶遄已75。君子如怒,乱庶遄沮75。”夫君子之已乱76,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76,亦忠厚之至也。
祉(zhǐ):福,引申为喜悦。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巧言》。
庶:大概。遄(chuán):迅速。已:止。
沮:停止。
已:平息。
因:依。
《诗经》说:“君子喜听贤人言,祸乱眼看就平息。君子怒责谗人语,灾祸很快得消弭。”君子对于制止祸乱,难道有特别的方法么?也不过是控制个人喜怒,使它不违背仁厚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原则:立法贵在严厉,而处罚贵在从宽,按照它表扬和批评的原则来把握赏罚的尺度,这也是忠厚到了极点。
范增论
范增是秦末楚、汉相争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历来对他的评价以同情叹惜为主,而此文则指出当初范增建议拥立义帝是为项氏家族笼络人心,后来又不能谏阻项羽杀义帝,实际上已违背初衷,其矛盾在项羽杀死义帝委任的卿子冠军宋义之时早已酿成,而范增“不知几”,不能及时离开,终致受猜疑愤恨而死。但作者也肯定范增是一位为对手畏惧的英杰,不苛责古人以全能。
汉用陈平计76,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76,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76。”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76。苏子曰76: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汉:指汉高祖刘邦。陈平:秦末楚、汉相争时,原为项羽部属,后投奔刘邦,成为汉高祖重要谋臣,并历任汉惠帝、吕后、文帝时丞相,封曲逆侯。